本報南寧訊 (記者羅暘)12月10日晚,本報熱線接到一個不尋常的電話:一個9歲男孩的父親,在用針刺穿兒子的手掌、外耳廓等部位后,希望借助媒體“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”。電話那頭,不斷傳來孩子的哭聲。
10日晚10時許,記者趕到這對父子位于南寧市星光大道附近的家中時,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——小真(化名)身上的縫衣針還未拔掉。小真蜷縮著瘦小的身子,埋頭坐在床邊發呆。沒得到父親允許之前,他不敢自己拔針。
小真的父親周先生(化名),平靜地坐在旁邊翻看報紙。周先生介紹,兒子今年9歲,在附近一民辦小學讀四年級。當晚7時許,周先生下班回家沒看到小真。他推測兒子上完周末英語培訓班后,又跑出去玩了。幾分鐘后,附近某通訊營業廳的保安打來電話,稱小真在營業廳闖了禍,讓他去賠償損失,認領小孩。他趕到后得知,當天下午小真根本沒去上英語培訓班,而是和一個同學偷偷跑到營業廳,用里面的電腦玩起了游戲。最后,他們又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一瓶油漆,噴在電腦上,當場被保安抓住。
當晚9時許,周先生把小真領回家,隨后開始用針刺進行懲罰。周先生稱,他懲罰時也是講原則的:偷跑出去玩,刺雙腳;偷偷玩電腦、上網,刺雙手;本來保證做到的事情沒做到,刺外耳廓。當天小真把這3條“禁令”全部違反了,所以被同時刺3個部位。
在記者的反復勸說下,周先生準備替小真拔針,但小真不肯配合。原來,拔針和插針一樣痛,針插在身上時反而沒太大感覺。周先生把小真的左腳拉出來,拔下縫衣針,暗紅色的血立即從針孔冒了出來。小真一邊用紙巾按壓止血,一邊又開始低聲啜泣。兩分鐘后,6根縫衣針全部拔了出來,其中幾根已有些彎折。周先生找出一瓶醫用酒精,給小真的傷口消毒。
小真的手、腳上有多處傷痕和血印,外耳廓上的針孔,也不止一個。周先生坦言,他的確經常打罵孩子,用針刺來懲罰,也已不是第一次。
周先生介紹,他和妻子從外地來南寧打工,平時沒多少空余時間管教孩子。小真從小學二年級開始,成績就比較差,而且經常撒謊,不按時回家。他嘗試過多種教育方式,最后回歸“棍棒教育”,但頻繁的打罵仍未能把小真教育得“聽話”。
他還說,他并不是不愛孩子,雖然收入不高,生活清苦,他還是堅持給孩子報學費最高的英語班、買功能最全的電子點讀機,甚至一度辭掉工作做“全職奶爸”。但是他對孩子付出的努力,卻屢次失敗,這讓他感到很茫然。 ??????Q%??X ?,他給兒子專門準備了一個工具箱,里邊鋸子、鐵錘、螺絲刀、扳手等家庭工具一應俱全,而這些也成為孩子平時的“玩具”。覃先生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想法很簡單,“他只有學會了用鋸子,才不容易被鋸子弄傷”。
不過,對于類似的體驗式教育方法,楊春成特別提醒,家長在借鑒時要慎重。因為容易給孩子帶來一個誤區:但凡有疑惑的地方,孩子只有通過體驗,才會建立敬畏之心,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傷害。楊春成建議,家長不妨把體驗變為實驗,讓孩子從中感悟安全知識。如檢驗雨傘是否能作為降落傘時,可以采用實驗方式,而不是直接體驗。
讓安全行為成為習慣
“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?!边@是在說到學校的安全教育時,南寧市衡陽路小學校長許必豐一直強調的一個理念,這也是貫穿于該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理念: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。
許必豐說,學校首先要求老師以身作則,給孩子正面的示范,如上下樓梯走右側、過馬路走斑馬線等。其次,學校還通過一些現代設備,如在各班級播放安全教育光碟、在廣播播放安全教育兒歌等,讓孩子們耳濡目染,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。
為了讓安全教育更加有效,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小學部一改往常說教式的教育方法,創新性地讓學生給家長寫信,營造安全教育氛圍。該校覃鴻老師說,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兩次安全教育講座、安全演練等常規性教育活動,告訴學生哪些行為是正確的,哪些行為是危險的、不能模仿的。
在每次安全教育活動后,老師會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,寫一封信給家長。這時候,有的學生會反思自己平時的不安全行為,有的會寫發生在身邊的不安全行為,有的甚至“檢舉”父母不經意間的跨欄桿、闖紅燈行為。
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
當下,不少學校出于安全的顧慮,放棄了組織學生外出游玩,以及一些相對危險的體育項目和活動設施?!斑^度保護孩子,只會把孩子培養成溫室的花朵,他們將來怎么能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呢?”南寧37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學校的做法是盡可能安排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和適應性。
這位負責人舉例說,學校每年教室調整涉及到搬書桌的,過去出于安全都是請工人搬書桌。后來,他們把這一任務交給學生,但要求學生搬桌子時,老師必須站在樓道中,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危險動作。又如,雙杠因為一定的危險性在如今的中學校園并不多見,但他們卻保留下來了。為了保護學生,學校在雙杠底下地面鋪了一層細沙,減輕學生不慎摔落時的傷害。
上一篇:不良模仿 孩子傷不起
下一篇:小孩打人怎么辦